20年精耕生态环境领域 中科宇图看好遥感卫星和数据智能融合服务|星际赛

2021-01-15

      2014年至2019年,上市公司獐子岛反复导演“扇贝大逃亡”戏码:跑了、死了……六年四次“扇贝大逃亡”的剧情,真相却求路无门。2020年6月,“扇贝去哪儿”终于迎来最终季。
      在对獐子岛的调查进入瓶颈时,证监会选择借助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破解了“扇贝之谜”。而证监会委托的正是中科宇图等在内的两家第三方公司,运用的是地图大数据技术,通过还原采捕船只的真实航行轨迹,复原了獐子岛公司最近两年真实的采捕海域,进而确定实际采捕面积,并据此认定獐子岛公司在成本、营业外支出、利润等方面数据存在虚假。
      这一事件也让中科宇图在行业内名气大涨,中科宇图的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在“獐子岛”事件成功应用后,也给这一行业的应用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中科宇图成立于2001年,公司以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为特色,专注科学研究、地图大数据服务、大数据+智能化解决方案,为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化的管家式服务。
      基于地图大数据的资源体系,中科宇图打造了“二三维一体化地图大数据云平台”,为自然资源、公安、通信、金融、能源、交通、环境、水利等行业提供集大数据时空化、可视化、智能化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从成立初期,中科宇图就已定位于环境智能化的业务方向,经过20年的积累与迭代,如今,已经能在生态环境领域为企业提供完善的“智慧环保”系统化解决方案,并结合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监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将服务延伸到精准治霾、系统治水和科学治土领域,为生态环境全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一场关于遥感卫星的新思考
      2020年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产业核心产值为1166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3.8%。
      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有力支撑了行业总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在新一轮市场机遇中,2020年中科宇图提出“黄河一号”卫星星座建设计划的战略性决策,计划未来4年内发射6颗遥感卫星,主要类型为亚米级全色+多光谱+热红外+激光雷达+高光谱载荷卫星。 “黄河一号”为黄河流域及沿岸城市提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智慧城市、水利等方面的数据共享、分析、定制服务的同时,也可获取全球的高分辨率遥感观测数据。
      2020年,是中科宇图“大跨步”的一年。面对商业航天未来的发展机会及企业自身的行业能力拓深需求,中科宇图在未来技术与应有场景将有哪些更深更宽的布局。

       以下是36氪浙江与中科宇图董事长兼总裁姚新先生的采访实录:
       Q:姚总,您认为2020年空天信息产业整体风向如何?
        A:近十年来,全球航天卫星产业呈增长态势。以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为代表的太空领域,是军用和民用发展的重点领域,空天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大众民生的诸多领域,不仅具有军民共用的特点,也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以目前的风向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相关政策高屋建瓴,鼓励商业卫星制造行业发展;第二是从应用与制造方向上,大型卫星向小卫星星座转型;第三是我国遥感卫星产业在数量、技术方面提速,并力争赶超国际水平。
       例如,我国高分卫星重大科技专项中所发射的“高分2号”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0.8米,所发射的“高分3号”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空间分辨率达到1米,这些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所发射的“高分6号”卫星在与“高分1号”卫星成功组网后,也将重访周期从4天缩短至2天,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我国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生态环境领域:应用最成熟的场景
      Q:中科宇图成立已20年,伴随着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中科宇图在发展中抓住了哪几个行业的需求与机遇?
      A:公司刚成立时,中科宇图主要做遥感和地图数据。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把行业应用方向逐步聚焦到环保领域,在空间大数据和环境智能化应用的基础上形成了业务的链式发展。
      基于这两个方向,我们开始做高精度地图大数据,在行业里专注于地图数据的生产延伸到地理信息服务,同时为生态环境领域提供从数据到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如今,空间数据资产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
      我们通过多年对环保行业需求的深入了解,加之对空间数据应用体系、信息化能力的构建助力中科宇图的成长。
      Q:在行业和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公司是否遇到过困境?
      A:最难突破的点是数据共享,它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关键。大数据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国内在数据共享方面的壁垒,很可能严重制约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速度。
     业务:推进数据融合服务和自研卫星
      Q:2020年,是众多空天信息行业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中科宇图的“黄河一号”卫星星座计划,未来的商业价值是如何布局的?
      A: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看“黄河一号”卫星星座的商业价值:
      第一,我们直接将接收到的黄河流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处理,将卫星信号变成图像,通过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可以为用户提供原始数据支持即数据初级产品。
      第二,中科宇图是大数据应用公司,在生态环境领域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结合现有的地面监测数据,融合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同样也可为生态环境、智慧城市、通信、电力、公安等提供行业专项数据,有了“黄河一号”卫星星座的支持就等于获得了强大的遥感数据支持。
      第三,我们可以将数据融合进一步服务于生态环境、农业、保险、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行业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比如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和大数据模型构建技术,建立大气污染“热点网格”辅助执法检查,以提升环境监管的精准性。
       总的来说,对卫星数据的应用是从初级数据到专题数据上升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方案服务,形成多级产品的服务系统。
      Q:“黄河一号”卫星星座计划区别于其他卫星的特色在哪里?
      A:主要有四个方面特色,第一,在环保领域是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卫星。生态环境部已发射的环境星、资源卫星分辨率都在10米到30米,目前亚米级还没有涉及;
      第二,实现对环境监测需要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我们的传感器具有八个波段,是目前资源环境卫星里波段最全的,能够更全面反映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搭载激光雷达和热红外,在夜晚或天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能获得相应卫星数据;在火点监测、城市热岛水环境等方面也会有较好的数据获取。
      最后一点,“黄河一号”属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保护专属卫星,我们精确计算卫星在黄河流域过境最大覆盖度,并发射多颗小卫星组成近地轨道卫星星座,综合解决黄河流域及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发展的其它问题。
      产业方向:数据智能和卫星星座融合发展
      Q:如今,中科宇图如何基于空间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进行智慧环保技术的研发?
      A:首先,建立立体监测体系,形成多元数据组网;
      其次,研发多元数据融合技术,推动时空数据与生态环境数据的融合;
      然后,打造智能化“环境决策大脑”,研发“一站式环保管家”服务体系。
      Q:基于此,您认为,未来的空天信息产业在卫星大数据领域,将会有哪些发展趋势和方向?
      A:(1)遥感卫星星座趋势:卫星遥感数据企业由出售卫星遥感图像向提供卫星数据分析服务转变。
      (2)卫星导航从制造硬件产品转向应用端的系统集成和平台搭建。
      (3)数据生产的成本将会越来越低,市场的竞争将取决于数据生产工艺的智能化。